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院,上海 201620
*陈丽芸,E-mail: 06family@dhu.edu.cn;成艳华,E-mail: cyh@dhu.edu.cn
*陈丽芸,E-mail: 06family@dhu.edu.cn;成艳华,E-mail: cyh@dhu.edu.cn
纸质出版日期:2024-09-20,
网络出版日期:2024-07-12,
收稿日期:2024-05-07,
录用日期:2024-05-20
移动端阅览
丁明利, 王刚, 余淼淼, 于俊荣, 陈丽芸, 成艳华, 朱美芳. 中国化学纤维学科创建的源流考辨. 高分子通报, 2024, 37(9), 1147–1157
Ding, M. L; Wang, G.; Yu, M. M.; Yu, J. R.; Chen, L. Y.; Cheng, Y. H.; Zhu, M. F. A study 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emical fiber discipline in China. Polym. Bull. (in Chinese), 2024, 37(9), 1147–1157
丁明利, 王刚, 余淼淼, 于俊荣, 陈丽芸, 成艳华, 朱美芳. 中国化学纤维学科创建的源流考辨. 高分子通报, 2024, 37(9), 1147–1157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4.140.
Ding, M. L; Wang, G.; Yu, M. M.; Yu, J. R.; Chen, L. Y.; Cheng, Y. H.; Zhu, M. F. A study 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emical fiber discipline in China. Polym. Bull. (in Chinese), 2024, 37(9), 1147–1157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4.1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化学纤维学科和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既得益于政府层面的方针政策,又包括教育层面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还体现在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的科学研究以及行业企业层面的工业生产。通过回顾中国化学纤维学科和产业起步时所面临的“粮棉争田”的背景,在明确化学纤维学科内涵的基础上,从政策层面、教育层面、科研层面和生产层面四个视角,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考据,明确提出我国化学纤维学科和产业起源于1954年的论点,并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资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以及政产学研融会贯通三个方面,阐述此研究在科学及教育领域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emical fiber industry and discipline have developed from scratch
from small to large
and from weak to strong. This development is evident in many ways: guidelines and policies at government level
major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from education aspect
scientific research in academia
as well as industrial production. After reviewing the situation of “competition for farmland between grain and cotton” faced by China’s chemical fiber discipline and industry at the beginning
the paper clarifi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hemical fiber discipline and narrated the historical facts from four aspects: government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An assertion was clearly put forward that China’s chemical fiber discipline and industry originated in 1954. Furthermore
the historical value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were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 provid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the “Four Histories” learning
enriching the el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politics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化学纤维学科创建起源
Chemical fiberDiscipline creationOrigin
Wang, G.; Wang, L.; Meng, Z. Y.; Su, X. L.; Jia, C.; Qiao, X. L.; Pan, S. W.; Chen, Y. J.; Cheng, Y. H.; Zhu, M. F.Visual detection of COVID-19 from materials aspect. Adv. Fiber Mater., 2022, 4, 1304–1333.
孙瑞哲. 坚定信心、开拓奋进, 书写新型工业化的锦绣篇章. 纺织导报, 2024, (1), 21–34.
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30.
《钱之光传》编写组编著. 钱之光传.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423.
陈锦华. 国事续述.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173.
陈义方. 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 147–148.
端小平, 吴文静. 化纤与棉花竞争力分析. 中国纺织, 2018, 12, 76–79.
郁铭芳. 化学纤维的发展前景. 合成纤维, 2000, (1), 3–5.
Sun, F. Q.; Jiang, H.; Wang, H. Y.; Zhong, Y. H.; Xu, Y. M.; Xing, Y.; Yu, M. H.; Feng, L. W.; Tang, Z.; Liu, J.; Sun, H. D.; Wang, H. Z.; Wang, G.; Zhu, M. F.Soft fiber electronics based on semiconducting polymer. Chem. Rev., 2023, 123(8), 4693–4763.
郁铭芳. 化学纤维的发展前景. 合成纤维, 2000, (1), 3–5.
杜卿. 化学功用契要.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17, (3), 129–135.
钟岭. 意大利之人造丝. 教育与职业, 1923, 3, 40.
孙君立. 人造丝工业建设的经济问题. 杼声. 1944, 8, 53.
这些文章包括: 孙君立. 中国人造纤维工业的建设问题. 纺织周刊. 1946, 7(27), 850-851.
孙君立. 人造纤维讲义. 纤维工业. 1946, 1(7), 47-49; 1947, 2(3), 49-55.
孙君立. 以日本赔偿物资建设中国化学纤维工业. 纺织建设. 1948, 1(6), 16-18.
孙君立. 安东人造纤维工厂概况和复工拟议. 染化. 1949, 5(10), 26–30.
方柏容. 人造丝的发源小史. 纺织建设, 1947, 创刊号, 33–34, 4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1).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 15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1).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22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2).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116.
立平, 王俊明.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工程建设与档案, 2003, (2), 47–50.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1).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 225.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辑. 当代中国纺织工业.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30.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1).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 225.
《钱之光传》编写组编著. 钱之光传.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621.;
《当代中国的纺织工业》编写组编. 纺织工业大事年表(1949-1982). 北京: 纺织工业经济研究中心. 17.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辑. 当代中国纺织工业.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29.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1).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 22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2).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116, 119.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 [EB/OL].(2005-08-31)[2020-05-31] https://www.most.gov.cn/ztzl/gjzcqgy/zcqgylshg/200508/t20050831_24440.htmlhttps://www.most.gov.cn/ztzl/gjzcqgy/zcqgylshg/200508/t20050831_24440.html.
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EB/OL]. (2005-08-31)[2020-05-31] https://www.most.gov.cn/ztzl/gjzcqgy/zcqgylshg/200508/t20050831_24439.htmlhttps://www.most.gov.cn/ztzl/gjzcqgy/zcqgylshg/200508/t20050831_24439.html.
徐晓雄, 丁军. 纺织教育家张方佐评传.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145.
《上海纺织工业志》编纂委员会. 上海纺织工业志.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
参见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事记, 内部资料。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3).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19.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3).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9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3).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67.
徐晓雄, 丁军. 纺织教育家张方佐评传.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125.
徐晓雄, 丁军. 纺织教育家张方佐评传.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128.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2).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225.
方柏容. 人造纤维工业. 化学世界, 1956, (2), 60–63.
王世椿, 孙桐. 应用极谱法分析黏胶人纤凝固浴中铝离子含量的研究. 华纺学报, 1956, (1), 51–55.
方柏容, 李繁亭, 阮画文, 陈稀, 吴宗铨. 棉绒纺制粘胶纤维的初步实验报告. 华纺学报, 1957, (4), 19–22.
岳国粹. 近代化学纤维的成就和进展. 化学通报, 1957, (12), 7–16.
3.A.罗果文, 吴世真. 化学纤维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科学通报, 1958, 12, 365–369.
王有槐. 1958年化学纤维与塑料研究工作协调会议情况. 高分子通讯, 1958, (3), 195–196.
崔建国, 杨立德. 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我国塑料及化学纤维研究工作蓬勃发展——介绍1958年北京化工研究院塑料及化学纤维技术报告会. 化学通报, 1958, (12), 718–720.
庞鼎勋, 苏才元. 杨树木材试制人造丝成功. 林业实用技术, 1958, 39, 1–3.
安徽省滁县中学. 人造棉制法. 化学通报, 1958, (9), 567.
国营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我们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制造成功了第一台离心式粘胶长纤维纺丝机. 机械制造, 1958, 10, 7–9.
方柏容. 世界最新型的等规聚合体合成纤维. 化学世界, 1958, 10, 11–12.
包光迪. 化学纤維对放射线的防护作用. 化学世界, 1958, 11, 12–14.
孙君立.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的建设. 中国纺织, 1958, 1, 35–36.
《上海纺织工业志》编纂委员会. 上海纺织工业志.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3).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 31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1).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 227–228.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1).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 22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2).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116. 119.;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辑. 当代中国的纺织工业.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30.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3).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 25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1).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 228–229.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辑. 当代中国的纺织工业.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31.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辑. 当代中国的纺织工业.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3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2).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69.
何雅, 张燕, 彭这华, 戴叶萍. 一丝一世界.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67.
何雅, 张燕, 彭这华, 戴叶萍. 一丝一世界.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64–70, 188.
陈义方. 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 24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篇(纺织卷1).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 412.
陈义方. 建设纺织强国.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 35.
陈义方. 建设纺织强国.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 175.
工业数量指标, 中国统计局官网. https://data.stats.gov.cn/index.htmhttps://data.stats.gov.cn/index.htm.
端小平. 中国化纤, 壮丽70年. 福建轻纺, 2019, (9), 8–11.
相恒学, 胡泽旭, 杨升元, 翁巍, 陈志钢, 朱美芳. 智能纤维开发的三条路径. 纺织科学研究, 2019, (8), 33–35.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EB/OL]. (2022-04-21) [20240313]. https://www.miit.gov.cn/jgsj/xfpgys/wjfb/art/2022/art_e35a9d4e01434af6b10ef17c5e177d37.htmlhttps://www.miit.gov.cn/jgsj/xfpgys/wjfb/art/2022/art_e35a9d4e01434af6b10ef17c5e177d37.html.
陈义方. 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 275.
陈义方. 建设纺织强国.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 157.
陈锦华. 国事续述.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4.
端小平, 陈向玲, 戎中钰. 科技进步与化纤工业. 高分子通报, 2013, (10), 1–6.
习近平: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EB/OL]. (2018-05-28) [2024-03-14] https://www.gov.cn/xinwen/2018-05/28/content_5294322.htmhttps://www.gov.cn/xinwen/2018-05/28/content_5294322.htm.
朱美芳. “沉浸式”产教融合催生复合型人才. 上海教育, 2023, 27, 27–20.
陈义方. 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 283–284.
朱美芳: 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梦想照进现实. [EB/OL]. (2022-07-04) [2024-03-14]. https://www.ccfa.com.cn/18/202207/2816.htmlhttps://www.ccfa.com.cn/18/202207/2816.html.
蒋士成: 化纤高质量发展要牢牢聚焦这三大领域. [EB/OL]. (2022-07-15) [2024-03-14]. https://www.ccfa.com.cn/18/202207/2814.htmlhttps://www.ccfa.com.cn/18/202207/2814.html.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EB/OL]. (2022-04-21) [2024-03-13] https://wap.miit.gov.cn/zwgk/zcwj/wjfb/yj/art/2022/art_a01b7532a39a41e891d2540da6981d72.htmlhttps://wap.miit.gov.cn/zwgk/zcwj/wjfb/yj/art/2022/art_a01b7532a39a41e891d2540da6981d72.html.
郭春花. 攻入“无人区”, 中国化纤业勇探新方向. 纺织服装周刊, 2016, 43, 34–35.
0
浏览量
43
下载量
0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