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4 37 4

      项目申请指南

    • 丁玉琴,马劲,饶静一,朱春雷,蔡芸皓
      2024, 37(4): 419-429.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407
      摘要:介绍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基金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分析了2022年度学科科学基金结题项目的绩效评估情况;综述了有机高分子材料相关领域的近期重要进展并阐述了学科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关键词: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基金改革   
      276
      |
      14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00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综述

    • 李昊晨,张祥,龙云瑞,邢倩,李荣波
      2024, 37(4): 430-441.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265
      摘要:聚乳酸(PLA)是一种兼具良好生物相容性、力学以及加工性能的生物基可降解脂肪族聚酯,因此,在医药、食品包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PLA结晶速率慢、所得制品结晶度低、耐热性差,严重制约了其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聚乳酸耐热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通过化学共聚、交联、共混以及外场作用(热处理、拉伸)等手段提高PLA耐热性的方法,并对耐热聚乳酸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乳酸;耐热性;结晶;共混;立构晶   
      222
      |
      14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00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 葛佳佳,龚狄荣
      2024, 37(4): 442-457.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291
      摘要:天然橡胶的有限供应和对橡胶的高需求促进了合成橡胶的发展。金属催化的配位聚合是当今合成高规整性橡胶材料的主要途径,过渡金属铁催化剂因含量丰富、低价格、低毒性、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在合成橡胶制备领域受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Ziegler-Natta三元铁催化剂、N,N-双齿配位、N,N,N-三齿配体配位的铁催化剂在催化1,3-二烯单体聚合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聚合活性、选择性、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等催化性能与催化剂组成、结构和聚合条件等因素的关系,为高性能1,3-二烯聚合铁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提供借鉴与思路。  
      关键词:铁催化剂;二烯烃;配位聚合;选择性   
      77
      |
      7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00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 苏尚德,祝轩,辛清萍,叶卉,赵莉芝,李泓,丁晓莉,张玉忠
      2024, 37(4): 458-470.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292
      摘要:膜分离技术因其选择性高、成本低、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在碳捕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而复合膜由于其超薄的分离层结构,在气体分离上表现出均质膜所不具备的性能优势。本文介绍了膜法气体分离原理以及目前用于碳捕集技术的复合膜材料,综述了国内外用于碳捕集复合膜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复合膜在碳捕集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复合膜;碳捕集;气体分离;应用   
      116
      |
      5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00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 马菲,唐新德,王鑫砚,晁亚楠
      2024, 37(4): 471-485.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283
      摘要:两性离子聚合物是一类整体呈电中性,在同一单体侧链上同时含有阴、阳离子基团的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两性离子聚合物具有极强的水化能力,通过结合水分子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水化层,使其成为涂层材料功能化的良好选择,在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从介绍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分类及聚合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入手,进一步对两性离子聚合物在海洋防污、生物医学和膜分离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最后对两性离子聚合物及涂层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两性离子聚合物;聚合物涂层;膜分离技术;海洋防污;生物医学   
      135
      |
      11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00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研究论文

    • 吴世虎,王科峰,李倩,李化毅
      2024, 37(4): 486-490.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318
      摘要:以rac-Me2Si(2,5-Me2-4-Ph-ThCp)2ZrCl2茂金属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二甲苯为溶液在1/8英寸不锈钢管搭建的微通道反应器中进行1-丁烯的溶液聚合。在本研究中,1-丁烯成功在微通道反应器的管道中实现连续聚合,并表征了所得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关键词:微通道反应器;茂金属催化剂;1-丁烯;溶液聚合   
      58
      |
      7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04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 朱晓艳,檀银银,郑成宇,张琦,孙浩天,苏碧云
      2024, 37(4): 491-499.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307
      摘要:以冰醋酸/微波辐射催化2-乙酰基吡啶/吡咯与对苯二胺、卡巴肼发生Schiff碱缩合反应得到系列配体L1~L4,在甲醇/四氢呋喃中进一步与钴/镍氯化物反应获得配合物1~8。用元素分析、核磁氢谱、红外、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全面结构表征发现,配体L1~L3为二胺桥连的双亚胺吡啶/吡咯结构,L4为单亚胺吡咯结构,配合物1~6均为双核配合物,而7、8为单核配合物。配体合成实验中发现L1的产率最高,达到89.8%,说明苯胺与直链胺相比亲核性更强,更有利于产物的生成。通过系统研究配合物1~8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催化行为与催化剂结构、聚合反应条件的关系发现,当聚合时间为6 h,温度为 90 ℃,单体与催化剂比例n(M)/n(Ni)为3000:1,主催剂和引发剂比例n(Ni)/n(AIBN)为2:1时,由2-乙酰基吡啶与对苯二胺缩合形成的双亚胺配体Ni(Ⅱ)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可达到4.3281×104 g∙mol-1∙h-1。  
      关键词:吡咯/吡啶;双胺;钴/镍配合物;聚合催化   
      51
      |
      4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11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 于磊,李庆朝,马德龙,李云峰,黄存影,龙秀锦
      2024, 37(4): 500-505.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309
      摘要: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α,α'-二羟基-1,3-二异丙基苯(Diol)为反应原料,以乙酸酐为脱水剂脱去70% TBHP中的水,以乙酸酐与水反应后生成的乙酸为催化剂合成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BIBP)。研究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干燥温度、干燥压力和干燥时间对合成交联剂BIBP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30 min、TBHP/乙酸酐的质量比为1/2、TBHP/Diol物质的量比为2.2/1、真空闪蒸干燥温度为50 ℃、压力为–0.095 MPa、时间1 h。该合成条件下所得到的BIBP产品呈纯白色固体,纯度为98.930%,收率为91.85%。  
      关键词: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剂;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   
      101
      |
      20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14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 胡玉涛,马克,乔梦娇,杨雪萌,宋红芹,王莉,柳青,陈咏萱,万彩霞
      2024, 37(4): 506-512.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302
      摘要:研究了湿法隔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与白油混合体系在挤出流延过程中快速、非等温结晶行为。通过Flash DSC和常规DSC技术表征了不同固含量体系在不同冷却速率条件下微观晶体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低于104 K/min时,起始结晶温度随冷却速率增大而缓慢降低,得到的晶体片晶熔融温度和厚度随冷却速率增大而减小;当冷却速率高于104 K/min时,起始结晶温度随冷却速率增大而迅速降低,而片晶厚度则变化不大;高的流延辊温得到的铸片晶体熔融温度高,片晶厚度大,且UHMWPE固含量越高,高、低温流延辊得到的铸片晶体熔融温度与片晶厚度差别越大。  
      关键词:湿法隔膜;挤出流延;结晶温度;片晶厚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106
      |
      6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20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 黄勉如,李亮,孙春英,张豪,李少平,季家友
      2024, 37(4): 513-522.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293
      摘要:聚吡咯(polypyrrole, PPy)由于具有高比电容、高电导率、高柔韧性和结构多样性而被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而且可以与其他材料复合,能够提高介电损耗从而提高吸波性能。采用化学原位聚合法,合成了PPy包覆SiC气凝胶复合材料,有效解决了PPy在充放电过程中因离子的掺杂和去掺杂而变得不稳定,导致PPy基超级电容器循环稳定性下降等问题。用三电极体系测试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电磁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309.65 F·g-1,在1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4.2%,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气凝胶经历了100次砝码的反复压能保持95%的高度,抗压强度可达105 kPa;在2.2 GHz的有效吸收强度为22.32 dB,而PPy只有8.99 dB,有效提高了吸收强度。因此,SiC/PPy复合材料是很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和电磁波吸收材料。  
      关键词:碳化硅;聚吡咯;气凝胶;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吸波材料   
      77
      |
      9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20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 周涵,范欣,曾浩,蒲治安,江振林,宋仕强
      2024, 37(4): 523-531.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248
      摘要:聚合物分散剂主要通过锚定基团吸附在颜料表面而起到稳定作用,锚定基团含量会影响到分散剂的吸附效果,进一步影响到颜料的稳定。本文采用溶液聚合法以苯乙烯和端羟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O-PEG-MA)为原料,通过改变两者的加入比例来制备不同含量苯基为锚定基团的聚合物分散剂,用于有机颜料紫23的分散稳定,并对研磨后色浆的粒径、吸附量、储存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苯乙烯和端羟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加入的摩尔比为3:1时,稳定效果最好,研磨后粒径可达到为191.3 nm,且储存稳定效果好。  
      关键词:有机颜料;聚合物分散剂;锚定基团;稳定性;色浆   
      53
      |
      7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20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 徐广海,孙雨涵,崔杰,韩媛媛,樊娟娟
      2024, 37(4): 532-542.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310
      摘要:本文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考察了环形两嵌段共聚物在软受限条件下的自组装行为。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嵌段比例,AB环形两嵌段共聚物能够在软受限条件下形成A、B呈交替排列层状相的蛹状粒子,A嵌段呈条带状环绕B相区的椭球粒子以及A嵌段呈块状六角堆积排布的补丁状粒子等多种有序结构。通过考察嵌段间的不相容性和嵌段的疏水性对体系聚集体形貌结构和自组装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给出了补丁状粒子这一具有特殊有序结构粒子的形成条件,即嵌段的疏水性较弱或不同种嵌段间的不相容性较强的体系中,少组分嵌段A易于在多组分嵌段B形成的连续相中形成具有块状微相结构的补丁状粒子。上述模拟结果能够为人们对环形两嵌段共聚物在纳米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使人们对环形两嵌段共聚物在三维软受限中的自组装行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环形嵌段共聚物;软受限;自组装;Monte Carlo模拟   
      67
      |
      7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29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教学

    • 李春梅,张宝亮,刘清,尹常杰,尹德忠,张秋禹
      2024, 37(4): 543-549.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314
      摘要:传统油水乳液不适于水敏感体系的研究,油包油乳液的无水特性为水敏感物质和反应提供了机遇,但其稳定剂种类有限。本实验利用硫代内酯化学和点击反应的高效性和高稳定性特点合成了亲疏水性易调的聚合物,并探究了其在油包油乳液中的稳定作用。通过丙烯酰胺硫代内酯-胺一锅两步反应合成了聚(酰胺-硫醚)固体,研究了不同链长的烷基胺对聚(酰胺-硫醚)化学结构和表面亲疏水性能的影响;并设计乳液稳定性实验,探究稳定剂的亲疏水性与乳液类型的关系。本实验的开展可扩展学生对无水乳液体系及新型聚合反应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界面化学领域相关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验能力。  
      关键词:硫代内酯化学;稳定剂;油包油;乳液   
      86
      |
      5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30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 李以东,王祥昭,曾建兵
      2024, 37(4): 550-556.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300
      摘要:本文选取可塑热固性聚合物这一研究热点,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及实验教学经验,从科研项目中提取能展现学科前沿、体现学术价值的内容,设计成一个具有教学可行性的高分子综合实验项目——可回收热固性聚氨酯泡沫的合成及性质研究。该实验内容丰富,综合性强,涵盖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加工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可充分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类玻璃高分子;二硫键;可回收泡沫;交联;综合实验   
      101
      |
      9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34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 艾娇艳,刘保华,宋丽娜,赵晨
      2024, 37(4): 557-563.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328
      摘要: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和标准,本文从广东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和特点出发,分析了教学过程的不足,探索了适合高分子专业培养目标的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教学科研融合,中英文融合的线上、线下双链混合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环境、教学设计、资源库建设、教学实施方法以及多维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改革,以期能为高分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高分子物理;工程教育;双语教学;线上线下混合课程   
      74
      |
      4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34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 赵莉丽,梁明余,黄聪焕,上官静雯,张刚,廖文波
      2024, 37(4): 564-570.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4.23.270
      摘要:加强“双碳”高等教育,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课程现状,积极思考“双碳”背景下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举措,将温敏水凝胶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智能窗光热调控应用科研成果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在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应用研究中贯彻“双碳”理念,把学科前沿研究转化为本科教学的实验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和支撑。  
      关键词:“双碳”;教学改革;温敏水凝胶;智能窗   
      153
      |
      7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073338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3-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