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5 28 6

      综述

    • 周健,董旭,查刘生
      2015, 28(6): 1-9.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01
      摘要:金纳米棒(AuNRs)基智能复合纳米水凝胶是一类结合了 AuNRs和智能纳米水凝胶两者独特性能的智能纳米材料,其最大特点是可通过外界刺激来调节 AuNRs的多种性能,或通过测定其性能变化来感知外界刺激。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文献报道的核壳结构型、无规充填型、草莓型三种形态结构的AuNRs基智能复合纳米水凝胶的特点及其合成方法。然后,总结了金纳米棒基智能复合纳米水凝胶的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金纳米棒;智能复合纳米水凝胶;制备;性能;应用   
      2
      |
      9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57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 张文治,刘然,吴新明,郑建龙
      2015, 28(6): 10-18.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02
      摘要:电致变色材料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新型功能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显示器件、智能窗、节能建筑、国防军事伪装等领域,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综合前人工作,总结了聚苯胺类电致变色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苯胺和取代苯胺均聚物、苯胺和取代苯胺共聚物、聚苯胺衍生物基杂化材料和带有苯胺齐聚物侧链的变色材料的合成及研究现状,特别从材料的分子结构、溶解及变色性能出发,指出了目前聚苯胺类变色材料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聚苯胺;电致变色;杂化材料;齐聚物   
      2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5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 王强,袁野,欧阳春发,姚鸿儒,王仕峰
      2015, 28(6): 19-28.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03
      摘要:废旧橡胶改性沥青可显著延长路面寿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废旧橡胶改性沥青的热氧老化、紫外老化和水老化行为,使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变化分析了橡胶改性沥青老化特点。橡胶改性沥青在热、氧、紫外、水的作用下发生老化,软化点升高,针入度降低,羰基含量增加。特别是光、氧老化对经过水老化后的橡胶改性沥青老化作用尤为明显,水溶解了部分老化产物促进了沥青的老化。目前对于橡胶改性沥青老化过程中胶粉、沥青的结构性能变化和其环境耦合因素对橡胶改性沥青的老化研究及分析手段还很少,在今后的研究中须引起重视。  
      关键词:废旧橡胶改性沥青;热氧老化;紫外老化;水老化   
      3
      |
      10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5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 周建军,张欢,何明
      2015, 28(6): 29-36.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04
      摘要:以纤维素为原料制备吸附分离材料可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并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利用纤维素中的羟基基团,通过交联、接枝、引入无机粒子或与聚合物复合,可以制备出微球和薄膜等不同形态的吸附分离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废水处理、气体分离等领域。本文结合近五年来国内外纤维素及其复合材料在吸附分离领域的研究近况,从水、油、重金属、气体和有机物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纤维素基吸附分离材料的研究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纤维素;改性;吸附;分离   
      3
      |
      8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57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研究简报

    • 王志强,杨小刚,孙瑞雪,李斌
      2015, 28(6): 37-43.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05
      摘要:在酒石酸体系中研究不同合成方法、酒石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制备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紫外光谱(UV-Vis)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不同方法制备产物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性能,并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产物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直接混合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聚合方法,可制备高品质聚苯胺;最佳合成条件为酒石酸0. lmol/L、温度20℃、反应时间24h。直接混合法制备产物,其溶解性与缓慢滴加法产物相近,高于界面聚合法产物,为4. 7g/L,防腐蚀效率优于缓慢滴加法和界面聚合法产物,达到87. 79%。  
      关键词:聚苯胺;酒石酸;直接混合法;溶解性;防腐性能   
      2
      |
      9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58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 贺杰,岳湘安,孙雨,谭鑫
      2015, 28(6): 44-49.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06
      摘要: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在低毒性溶剂乙醇中制备出了平均粒径在2.933µm〜 4. 742µm之间的聚(丙烯酰胺-二乙烯基苯)微球。通过粒度分析、电镜扫描、热重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反应产物的形态和耐温性的影响发现:只有当温度为70℃ ,交联单体二乙烯基苯的加量控制在25 %〜50%之间,单体浓度低于4%时,反应才可得到形状规则的微球;增加单体中二乙烯基苯的含量有利于增加微球的耐温性,微球耐温可高达320℃;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增大微球粒径,增加引发剂用量有利于降低微球粒径,但二者均能增加微球的产率。  
      关键词:沉淀聚合;乙醇;丙烯酰胺;微球;耐温性   
      2
      |
      9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65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 王凤芝,马玉龙
      2015, 28(6): 50-54.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07
      摘要: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氢氧化钠为解聚剂,研究了碱解聚前后玉米秸秆组份、表面形态、化学官能团和纤维结晶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主要组成单体是H-木质素,解聚液中的酚类物质有 4-羟基苯甲醛、香草醛、紫丁香醛、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玉米秸秆经碱解聚,表面形态变得疏松而多孔,红外光谱下木质素的特征吸收峰消失,85%的木质素和52%的半纤维素被脱除,而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增加,结晶度增大。说明碱解聚有利于后续酶解和(或)其它生化方法的实施,以实现秸秆纤维的高值转化。  
      关键词:玉米秸秆;碱;解聚;木质素;酚类物质   
      2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6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 陈韶云,胡成龙,陈旭东,张卫红,陈建
      2015, 28(6): 55-59.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08
      摘要: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聚苯胺(Polyaniline, PANI)纳米棒、树枝状银和纳米颗粒银基体。并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研究了 PANI纳米棒的分子链在Ag金属表面的构象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由于Ag金属表面的等离子共振效应,PANI分子中N原子的孤对电子与 Ag的自由电子产生共轭效应,使得PANI分子链上的电荷重新分布,结果C-H面内弯曲振动频率和C-C键的伸缩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蓝移);拉曼散射频率增强的基团在金属表面倾向垂直于分子链的主轴,拉曼散射频率减弱的基团在金属表面倾向平行于分子链主轴。  
      关键词:聚苯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银基体;构象   
      2
      |
      8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6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 吴龙梅,王勃翔,曲鹏,周荣杰,廖双泉
      2015, 28(6): 60-66.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09
      摘要:采用碱性蛋白酶和磷脂酶处理天然胶乳,制备脱蛋白胶乳和脱脂胶乳,结合原子吸收光谱仪、核磁共振交联密度仪、凝胶色谱(GPC)等仪器对处理前后的天然胶乳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酶处理后胶乳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宽,金属离子浓度、凝胶含量和交联密度均降低。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与天然橡胶中的蛋白质、磷脂间存在着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力;蛋白质、磷脂在天然橡胶中起到节点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分子间交联,增大天然橡胶分子量,形成分子间到络结构。  
      关键词:天然胶乳;蛋白质;磷脂;交联密度;凝胶含量   
      2
      |
      9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67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知识介绍

    • 石云,王宁,陈静
      2015, 28(6): 67-70.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10
      摘要:对魔芋葡甘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近年来其在润肠通便、减肥、降糖、保肝护肝、调节血脂、抗肿瘤、药品缓释、多孔支架材料、止血剂方面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魔芋;魔芋葡甘聚糖(KGM);医药卫生   
      2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6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教学

    • 周欣然,杜奕,和亚宁
      2015, 28(6): 71-75.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11
      摘要: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大量涌现,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人类思维模式和学习的组织形式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一改变与由应试传统带来的僵化的实验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分子化学实验作为一门专业实验必修课,必须确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批判思维、灵活运用的教学理念,以及个性化多样性的培养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和创新灵感。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立体的课程体系,将原本孤立的单元教学成功地按照相关性穿插起来;设计了由基础实验派生,过渡到自主探究型实验的多样化教学内容;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挑战和质疑的创新型教学思维;融入了工程伦理和社会担当的职业道德培养理念。努力形成培养未来社会的引领者、创新者和建设者的土壤和环境。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定位;课程建设   
      4
      |
      10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71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 张晓静,张治红,张忠厚,方少明
      2015, 28(6): 76-79.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12
      摘要:功能高分子材料课堂教学过程涉及到大量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学中如果能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知识与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核心问题即“分子设计、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巧妙地衔接,紧密地结合,并有效地加以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与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本文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利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之间的联系以及后者对前者的辅助教学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4
      |
      9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7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 邓萌,程捷,罗云杰
      2015, 28(6): 80-84.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5.06.013
      摘要:为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目标,我们将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应用到高分子专业选修课程中。在《天然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中,以夯实学生理论知识为前提,以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为目的,以提高学生关键能力为导向,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基础上,采用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及师生易位教学等方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以毕业生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结果跟踪和方案修正,达到了巩固专业能力、增强社会能力、提高方法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能力导向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选修课程;天然高分子材料   
      3
      |
      10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01971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