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获奖情况
期刊视频
编委会
学术文献
最新录用
优先发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专辑/专题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征稿简则
论文制图规范
下载中心
学术资讯
期刊订阅
联系合作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17
年
第
30
卷
4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
废弃天然高分子基功能材料
钱文珍,何玉凤,王建凤,陈静,王荣民
2017, 30(4): 1-8.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7.04.001
摘要:从废弃高分子角度对废弃生物质的高附加值再利用进行综述,阐述了废弃生物质中天然高分子的类型以及废弃生物质中包含的大量天然高分子具有官能团丰富、可降解、生物相容、无毒无害等优异的性能,归纳了废弃生物质的传统处理方法及作为材料使用的再利用途径,介绍了废弃天然高分子用作复合材料、吸附材料、载体材料、能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等的研究进展,并对废弃天然高分子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废弃生物质;废弃天然高分子;农业废弃物;高分子材料;资源再利用
9
|
12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69377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06
综述
基于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自清洁面料研究进展
周顺利,王峰,熊祖江,王锐,杨春芳,张秀芹,阳明书
2017, 30(4): 9-18.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7.04.002
摘要: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近年来功能性服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自清洁服装因其具有免洗、节水、节能、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纳米二氧化钛(TiO
2
)由于其优异的光致催化降解污染物性能、紫外屏蔽性能以及优异的抗菌性能成为制备多功能自清洁面料的最佳选择。本文介绍了纳米TiO
2
的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紫外屏蔽和抗菌机理,总结了光催化自清洁面料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光催化自清洁面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自清洁面料;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改性;负载
5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6937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06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防腐蚀涂层的研究进展
邓付国,龚兴厚,罗锋,杨叶华,胡涛,吴崇刚
2017, 30(4): 19-32.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7.04.003
摘要:环氧树脂(EPRs)因其良好的耐蚀性、耐化学品性、黏附性及低固化收缩率而广泛应用于防腐蚀涂层。由有机硅烷或线性聚硅氧烷出发,经前者的水解、缩合及两者与EPR的加成等反应,将疏水性良好的有机硅树脂(SR)凝胶或链段作为(EPR-填料)偶联层、(金属基底)底漆、(分散或互穿聚合物网络)相、或(共聚)组分引入到EPR固化涂层体系中,可以通过疏水阻隔及凝胶相或交联点(链段)缓蚀的机理提高改性EPR涂层的防腐蚀性能;SR的体积分数效应亦改善了涂层的耐老化性与耐热性。在无水催化条件下,经有机硅烷的烷氧基与EPR的羟基之间的醇解(缩合)反应,生成硅烷小分子接枝改性EPR固化涂层;亦能通过体系中未反应的烷氧基的水消化(水解)阻隔改良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当向SR改性EPR涂层中加入陶瓷(纳米氧化物、粘土、碳材料)填料时,适中的含量可能导致独特的树脂-陶瓷两相形态而产生结构性疏水;当引入无机酸盐(铬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稀土铈盐、钼酸盐、高锰酸盐)或有机化合物(8-羟基喹啉、四氯代苯对醌)转化膜或颗粒时,可能在涂层-金属界面处发生转化保护型电化学防护;而当填充低电位活性金属(Mg、Zn)粉末时,则可能在金属基底表面形成阴极保护型电化学防护;同时,所有三种填料的加入均可能进一步增强涂层的缓蚀效应。在调控与优化EPR-SR体系结构与形态的同时,辅以各种改性填料的协同耦合使用,成为实现SR改性EPR涂层防腐蚀性能最佳化的必经途径之一。
关键词:环氧树脂;有机硅;防腐蚀涂层;阻隔;电化学防护
7
|
10
|
4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6937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06
呋喃基聚酯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进展
王鹏,黄威,刘明巧,陈鹏,王文钦
2017, 30(4): 33-41.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7.04.004
摘要:呋喃基聚酯是指以2,5-呋喃二甲酸(FDCA)为主要单体合成的生物基或部分生物基高分子,其主链含有刚性的呋喃环,因而在结构、性能上与大规模使用的传统石油基芳香族聚酯(如PET、PBT)相似,有望在瓶、片、薄膜、化纤等领域部分替代后者。本文综述了呋喃基聚酯的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以及力学、气体阻隔、降解等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呋喃基聚酯突出的阻隔性能及其对应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分子结构(呋喃环的非对称性和极性 )和聚集态结构(结晶等)两方面加以阐明。简介了呋喃基聚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包装、纺织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并展望其主要研究趋势。
关键词:呋喃基聚酯;结构;性能;结构与性能关系
6
|
9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69377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06
研究简报
聚二硫代二乙酸乙二醇酯的合成与表征
魏萌萌,陈怀俊,栾乙刚,贺继东
2017, 30(4): 42-45.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7.04.005
摘要:以二硫代二乙酸(DTDGA)与乙二醇(EG)单体为原料,对甲苯磺酸(PTSA)为催化剂,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二硫代二乙酸乙二醇酯,成功地将二硫键引入到聚酯中,研究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分子量的影响,并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热失重(TG)、核磁共振(
1
H-NMR)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
关键词:二硫代二乙酸;乙二醇;熔融缩聚;二硫键
5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6937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06
基于弹性统计理论的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本构关系的建立
韦承莎,芦艾,孙素明,周筱雨,韦兴文,孙杰
2017, 30(4): 46-52.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7.04.006
摘要:基于考虑了悬垂链的橡胶弹性统计模型,通过引入应变放大因子,建立了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基于微观机制的本构关系,其中利用硅橡胶分子信息(分子量M、乙烯基含量wt
Vi
% )、乙烯基反应程度(q)估算获得本构方程中的交联点间链段分子量(M
C
) ,网络链(network strands)体积分数(Φ)等参数,通过拟合确定了与纳米粒子相关的部分参数(初始应变放大因子X
0
,极限应变放大因子X
∞
,衰减因子z),对掺杂白炭黑的单组分及长短链配合硅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数据进行拟合,在采用相同X
∞,z
值情形下,拟合曲线仍能与实测值符合较好(拟合的Adj. R-Square值分别为0. 99576、0. 99596)。基于微观物理机制的本构关系能够成为联系微观分子结构参数与宏观应力的桥梁,本文工作有望为更有针对性地改进和优化硅橡胶的性能提供依据。
关键词:弹性统计理论;本构关系;应力-应变;计算拟合
4
|
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69381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06
聚6-羟基己酸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研究
刘艳,谢传欣
2017, 30(4): 53-62.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7.04.007
摘要:探究了碱性条件下聚6-羟基己酸水解反应的机理和最优化工艺条件。实验过程中选用碱度较大的氢氧化钠及碱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作为反应试剂。研究表明:碱度不同,其反应机理,反应工艺条件亦不同。碱度越大,OH
-
浓度越大,亲核基团[OH-]直接进攻聚6-羟基己酸的酯基结构,使酯基键发生断裂反应,生成小分子的6-羟基己酸;反应工艺条件缓和,在100℃的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中既可完全解聚。碱度大的氢氧化钠参与反应的最优化工艺条件:氢氧化钠/聚6-羟基己酸摩尔比为4,4,乙二醇/聚6-羟基己酸摩尔比为 6. 5,水用量100g,催化剂0. 1g,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100℃条件下,6-羟基己酸产率达到84. 07%;碱度小的碳酸氢钠钠参与反应的最优化工艺条件:碱度越小,OH
-
浓度越小,在反应初期亲核基团[-OCH
2
CH
2
OH]占主导地位,发生醇解反应的概率大,整个反应体系为醇解反应与水解反应相互促进进行;反应工艺条件苛刻,须在 180℃密闭高压釜中完全解聚。碳酸氢钠/聚6-羟基己酸摩尔比为1.1,乙二醇/聚6-羟基已酸摩尔比为3,水用量100g,催化剂0. 1g,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180℃~190℃条件下,6-羟基己酸产率达到90. 38%。在整个反应系统中,乙二醇作为溶剂来使用。
关键词:聚6-羟基己酸;水解反应;碱性条件
6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6938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06
端羟基聚丁二烯/环氧氯丙烷合成多羟基聚丁二烯的实验研究
许文萍,王香梅,王萌霞
2017, 30(4): 63-71.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7.04.008
摘要: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和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四丁基溴化铵 (TBAB)为催化剂,制得多羟基聚丁二烯(PHPB)。采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仪(TG)、核磁共振(
1
H-MNR)对原料、中间产物和产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产品的羟值、粘度和产率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氢氧化钠用量对PHPB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 55℃ ,反应时间 1. 5h,n(HTPB):n(ECH):n(NaOH):n(TBAB) = 1:2. 9:3:0. 03。
关键词:多羟基聚丁二烯;端羟基聚丁二烯;环氧氯丙烷
4
|
9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69384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06
教学
聚合反应的典型影响因素分析
唐黎明
2017, 30(4): 72-76.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7.04.009
摘要:为了便于认识聚合反应的一般特征,本文首先比较了不同聚合方法,分析了其多步反应特征,并主要讨论了伴随反应或副反应、聚合热力学、聚合物自身性质、溶剂、聚合物分子形态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揭示聚合反应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助于认识聚合反应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教学;聚合反应;特征;影响因素
6
|
9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69384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06
互联网+《高聚物合成工艺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林英,宋庆平,沈显荣,高建纲,陶庭先
2017, 30(4): 77-81.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17.04.010
摘要:掌握高聚物合成工艺的过程与控制是高分子工程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技能。本校《高聚物合成工艺学》的课程教学以直观化、互动教学为基础,探索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工程实践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随着“互联网十教学”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形式给教师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手段,师生在课程教学活动中作用实现反转。基于原有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的研究,本文以《高聚物合成工艺学》的教学革新为目标,探索互联网+《高聚物合成工艺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教学思维和实践,仅供同行教师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参考。
关键词:高聚物合成工艺学;互联网+;互动教学;翻转课堂;探索
6
|
10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69385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9-06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