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获奖情况
期刊视频
编委会
学术文献
最新录用
优先发表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专辑/专题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征稿简则
论文制图规范
下载中心
学术资讯
期刊订阅
联系合作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34
卷
1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薄壁注塑聚丙烯专用树脂研究进展
许蔷,杨通,王科峰,李荣波,张明革,王莉,义建军
2021, 34(11): 1-5.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01
摘要:薄壁注塑聚丙烯是一种高附加值聚丙烯新产品。近年来,国内各生产厂家,采用气相法聚合反应工艺和本体气相法聚合工艺均实现了薄壁注塑聚丙烯新产品开发。本文阐述了薄壁注塑专用树脂的特点,以及利用现有工艺开发该类树脂专用料的重要性。从聚合工艺角度,对近五年来国内薄壁注塑专用树脂的研发和生产情况进行了讨论;比较了几种聚合工艺的特点,对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工艺参数以及产品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薄壁注塑聚丙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薄壁注塑;聚丙烯;聚合工艺
15
|
15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390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有机杂化阻尼材料研究进展
张林,周俊波,樊小强,蔡振兵,朱旻昊
2021, 34(11): 6-10.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02
摘要:有机杂化阻尼材料是近年来发展的具有高阻尼性能的复合材料,其高阻尼主要来源于添加的受阻酚小分子与极性基体之间的氢键作用,材料除了具有高阻尼性能之外,还兼具高强度,高耐候性等优良工程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性能影响因素、制备工艺、研究方法等方面讨论了有机杂化阻尼材料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近年来该种阻尼材料体系的研究实例,分析了有机杂化阻尼材料现有的重要问题,并对该种材料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有机杂化阻尼;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3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391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纳米纤维素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冬梅,初小宇,魏丽娜,贾连莹,郑秀君
2021, 34(11): 11-20.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03
摘要:纤维素作为自然界可再生资源,来源广泛,在当今能源匮乏的形势下,纤维素基材料受到人们的关注。植物资源作为原料的纳米纤维素具有轻量、强度高、气体阻隔性好等的特点,使其在食品包装材料中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纤维素纳米纤维、微晶纤维素和纤维素纳米晶三种纳米纤维素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应用及其在包装材料中展示的阻隔性、力学性能、抗菌性、可降解性能,总结了纳米纤维素对食品包装材料性能的影响,具有多层结构设计的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在食品包装材料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纤维素纳米纤维;微晶纤维素;纤维素纳米晶;阻隔性
13
|
13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391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研究简报
铁化合物催化内酯开环聚合与共聚性能研究
窦晋曦,刘晓艳,籍英哲,孙文华,曹芙蓉,王锐,高佳豪,张文娟
2021, 34(11): 21-29.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04
摘要:己内酯与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及其共聚制备生物降解型聚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为降低聚合催化剂成本与毒性以便使聚合物可以用于食品包装等需求,我们采用三氯化铁在十四醇作用下实现了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以及其与L-丙交酯的共聚。结果表明:三氯化铁可以高效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通过调控聚合条件(如单体/铁比例、温度和时间)能够控制聚合活性与所得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也可以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以及己内酯与丙交酯的开环共聚。聚合方法以及共聚单体进料顺序显著影响共聚物结构。只有在先加入己内酯后加丙交酯的共聚反应中,才可以制备出嵌段共聚物PCL-b-PLA。此外,在氯化铁催化体系中原位引入等当量的两齿氮配体直接影响了己内酯开环聚合活性和所得聚合物分子量,从而实现不同分子量聚酯的可控制备。
关键词:开环聚合;铁化合物;聚己内酯;共聚;可降解聚酯
9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391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TPP与倍半硅氧烷阻燃剂对PC/ABS的性能影响
李湘,方松刚,殷洁,徐娟
2021, 34(11): 30-34.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05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安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如何制备高效的无卤阻燃PC/ABS材料一直深受科研工作者的喜爱。作者研究了核-壳结构的增韧剂、TPP及倍半硅氧烷阻燃剂对PC/ABS的阻燃效果,结果发现:核-壳结构的增韧剂对PC/ABS合金有很好的增韧效果,其中核含有有机硅的增韧剂有利于合金的阻燃性;倍半硅氧烷阻燃剂Si-9501对纯PC有很好的阻燃效果,但对PC/ABS合金阻燃效果不明显;磷系阻燃剂TPP和倍半硅氧烷阻燃剂Si-9501在PC/ABS合金中有协同阻燃作用,当复配加入0.6%的Si-9501和6%的TPP时,PC/ABS的阻燃等级为1.6mmV0,氧指数为31.6%。
关键词:PC/ABS合金;核-壳结构;磷系阻燃剂;倍半硅氧烷阻燃剂;协同作用
14
|
19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39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胆甾醇或薯蓣皂素封端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及其液晶性能研究
徐孝旭,于永鹏,陈贵祥,陈超先,路艳华
2021, 34(11): 35-41.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06
摘要:利用扩链反应活化了胆甾醇或薯蓣皂素端羟基的反应活性,制备了基于胆甾醇或薯蓣皂素衍生物的甾体化合物,并以其为引发剂引发了三亚甲基碳酸酯(TMC)的本体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胆甾醇或薯蓣皂素封端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采用核磁(
1
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等手段对其结构及液晶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胆甾基元或薯蓣皂素基的引入赋予了聚三亚甲基碳酸酯液晶性能,且液晶基元的结构对其液晶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三亚甲基碳酸酯;胆甾醇;薯蓣皂素;液晶聚合物
10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401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螯合型聚氨酯微粒的制备及对Hg(Ⅱ)吸附行为
周进康,陈珊,赵君,王毓,马敏肖
2021, 34(11): 42-52.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07
摘要: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具有异氰酸根的聚氨酯中间体(PU),由其表面端基—NCO 和含有—NH2、—SH 活性基团的螯合剂进行加成反应,制备得到了螯合型聚氨酯微粒材料。以吸附量、吸附率为指标对螯合剂种类及用量进行了优化,采用IR、XRD 及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氨基改性聚氨酯吸附剂对水中Hg(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螯合剂三聚氰胺为1 mmol制备的螯合型聚氨酯微粒(PU-MEAM),在常温、pH 值为4、时间为60min、初始浓度为100mg·L
-1
的Hg(Ⅱ)吸附量达到48.34mg·g
-1
,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模型描述的单分子层吸附,在Hg(Ⅱ)与Ca(Ⅱ)、Mg(Ⅱ)组成的混合体系中对Hg(Ⅱ)有较高的选择性,选择性系数分别达到14.82、7.75。
关键词:聚氨酯;螯合;吸附剂;选择性;汞离子
11
|
13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399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电解质MIVM 在含Na
+
或Cl
-
表面活性剂体系中渗透系数的计算
李少云,张聪宇,陶东平
2021, 34(11): 53-63.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08
摘要:本文采用电解质MIVM(eMIVM)和电解质NRTL模型(eNRTL)分别对含钠和含氯的二组分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渗透系数进行了计算,并比较了两个模型的计算结果。通过比较发现,不论是在含钠体系还是含氯体系,eMIVM 都要比eNRTL 具有一定的优势。 eMIVM 和eNRTL 在含钠体系拟合的偏差分别为0.0230、0.0420,拟合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88%、4.98%;在含氯体系拟合的偏差分别为0.0594、0.0606,拟合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3.19%、13.95%。同时,本文通过渗透系数的计算关联了溶液的渗透压,可以看出在部分含钠的体系中,eMIVM 计算的渗透压更接近实验值,计算的偏差相比于eNRTL更小,更符合实际的应用情况。在部分含钠的体系中,eNRTL表现出相反的拟合趋势,这也许是因为eMIVM 相较于eNRTL具有更可靠的统计热力学基础,可以同时描述分子相互作用(焓)和分子构型的微观状态数(熵)对过量吉布斯能的贡献。这表明eMIVM 可以适用于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进一步拓展了该模型的适用性。
关键词:离子表面活性剂;渗透系数;渗透压;eMIVM;eNRTL
8
|
1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400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超声刺激下水凝胶疏水药物释放行为研究
王有朋,李薇,石星丽,吕维华,张歆婕
2021, 34(11): 64-70.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09
摘要:PVA水溶液与溶解疏水药物的硅油混合后经冷冻解冻处理可制得一种高韧性物理水凝胶。荧光显微镜发现这种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硅油在水凝胶中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五周以后观察不到液滴聚集或明显的相分离。水凝胶的机械性能随着硅油含量增加而增大,表明硅油不仅作为药物储存器来封装疏水性药物,还与PVA链疏水界面产生强吸附性能。本研究系统考察了复合水凝胶超声控制下的疏水药物的释放行为,超声刺激能明显加快水凝胶的药物释放速率。超声引发药物释放机理表明,超声机械效应是诱导疏水药物释放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超声;水凝胶;控制释放;疏水药物;聚乙烯醇
11
|
12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401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教学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基于组合赋权模糊Topsis 法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
杭祖圣,张凯铭,王经逸,张春祥,怀旭
2021, 34(11): 71-80.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10
摘要:在考察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在当今产学研合作大趋势下综合考虑创新主体(高校和企业)间合作创新所产生的影响效果,所得的评价结果不能反映大学生的真实创新能力。本文在借鉴已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在确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集时考虑产学研协同的影响,构建出全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创新能力的指标权重,最后采用模糊Topsis法获得评价模型,通过算例的形式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量化分析;主客观组合赋权;模糊Topsis法
11
|
11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401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张振琳,韩颖,李青松,乔琪,刘迎丹,彭桂荣
2021, 34(11): 81-84.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11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需要对已有的课程模式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新工科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我校高分子材料专业的特色和在《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上的教学经验,针对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评价方法进行改革,最终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新工科;教学改革;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14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409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高分子物理》教学中“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讲解
徐亚娟,张俊红,王建莉
2021, 34(11): 85-88.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12
摘要:高聚物温度-形变曲线,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力学状态的重要手段。教材中本部分的内容讲解比较简单,导致大多数同学对这部分的理解比较困难。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者把不同凝聚态结构聚合物的温度-形变曲线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其影响因素(包括分子量、结晶度以及交联度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高分子物理;温度-形变曲线;高聚物结构
15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409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课程思政”融入高分子化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
黄相璇,刘啸天,邵友元,陈佰满,文秀芳,廖文波
2021, 34(11): 89-93.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13
摘要:后疫情时代,高分子化学课程团队依托优学院在线教学平台,将“课程思政”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全过程。明确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行业生产体验、抗疫翻转课堂等德育教学环节,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全过程。构建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能力评价为核心,以持续改进为目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实践结果证实,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融入
21
|
1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410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导向下的高分子科学实验连贯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丁国新,张宏艳,程国君,万祥龙,王周锋,高俊珊,田恐虎
2021, 34(11): 94-99.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14
摘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视角为着眼点,按照认证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安徽理工大学“高分子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合理调整和改进,提出了连贯式教学模式,并通过两个实验实例进行研究和阐述,实验内容互相串联,环环相扣,提高了实验效果。经过三年的持续改进和教学实践,证明了连贯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专业认证标准下的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连贯式教学;高分子科学实验
13
|
15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410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基于应用案例的《塑料材料与配方设计》教学实践探索
徐睿杰,雷彩红,董智贤
2021, 34(11): 100-103. DOI: 10.14028/j.cnki.1003-3726.2021.11.015
摘要:在塑料材料与配方设计课程教学中各类工程实例是重要的教学素材,我们将大量的实例归纳为若干专题,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学。案例式教学能引导学生从基本理论入手,对塑料制品结构与性能进行合理分析和多层次分解,建立结构-加工-性能的逻辑关系链,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塑料树脂、助剂和合理设计简单配方。基于工程案例的塑料材料与配方设计教学实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有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应用案例;塑料材料与配方设计;教学改革
11
|
14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949409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30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